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免疫科
  • 内分泌科
  • 内科
  • 呼吸科
  • 妇科
  • 感染科
  • 普外科
  • 泌尿科
  • 消化科
  • 男科
  • 疼痛科
  • 皮肤科
  • 眼科
  • 神经科
  • 肝胆科
  • 移植科
  • 精神科
  • 肿瘤科
  • 肾内科
  • 血液科
  • 血管外科
  • 骨科

糖尿病用药的优缺点汇总,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一,黄种人和白种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为啥不一样?

主要原因是黄种人的代谢能力明显弱于白种人,黄种人胰腺代谢的能力,也远远弱于白人,所以代谢糖和酒精的能力都比白人差很多,身体储备脂肪的能力也差很多。这就导致很多食物的含糖程度,对白种人是健康的,但对黄种人来说是有害的,因为现代食品工业起源于西方,所以现代工业食品体系里很多零食,添加剂都是对黄种人伤害大的,长期吃很容易糖尿病。

在美国,有时候白人大妈很高兴地给你一块她烤的觉得很好吃的蛋糕,但是中国人吃一口发现是苦的,非常苦,甜到发苦了,对黄种人肯定是有毒的。但是白人是真的觉得很甜很好吃,味觉相差到这个地步!

所以当年野牛被白人杀了,白人给印第安人自己 的食物,印第安人吃了,都得了糖尿病,有的只能截肢,印第安人至今以此作为白人害自己的证明而经常大骂白人。所以可乐,饼干什么都应该小心,在美国除了自己做饭,以肉和蔬菜水果为主,还可以吃日本,东南亚这些黄种人地区的食物,以及墨西哥这种印第安人为主要血统地区的食物,以及犹太人,犹太人现在的主体是北匈奴后代,北匈奴这种北亚游牧民族血统比较重的,和印第安人一样,黄种人里的黄种人,完全吃不了糖,所以犹太人所谓的清真 kosher食物,非常适合黄种人吃,有不少小米粗粮类似北方的传统食物。

数据显示每 8 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每 20 个中国年轻人(18~29 岁)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触目惊心吗?而我确诊时,也只是36岁。且父母系亲属我旁敲侧击地询问了很久,没有糖尿病史。而我后来加入的糖友群里,像我这样没有遗传因素,年纪在40以下,确诊糖尿病的糖友,大有人在。所以,不是在制造焦虑,糖尿病真的离我们不远。

二、糖尿病中医VS西医? 看看患者说的使用经历

这个患者是【医有我伴】的一个客户,分享出来自己的经验也是为了让大家少走些弯路。

案例①

患病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就诊接触了一共有4位大夫,两位中医,两位西医。中医开的药是饮片,非常贵,一个月1980,里面有很多诸如人参何首乌一类的成分。而且,就我个人数据来看,半年下来没有很好地改善餐后血糖高的情况。

西医的两位大夫算“师徒”,师父是博士,主任医师;徒弟是硕士,是我当时住院的年轻管床大夫。徒弟对我的个体经验比如:父母均无2型、家里人都比较瘦但血脂却都比较高、空腹一直“正常”,餐后血糖一直居高不下……问题展现了“奇异”的兴趣。住院时她每天来问我很多情况,因为我自己前期学习也比较多,她对我能够用一些术语清晰准确地描述病症也很赞赏。


(中医西医都试过,饮食运动做好了糖化就会慢慢回到范围内)

至于用药,最初最保守的,自然是二甲双胍。但是二甲双胍的机制就决定了,它只能限制我的高峰不那么离谱,但不惊艳。第二次换药他们针对我餐2血糖高,开了阿卡糖,然后发现阿卡糖对我几乎无效。尽管吃完阿卡糖我的餐2血糖可能从13被控制到10,但这个回落时长会被拉长1—2小时。

但是,同样类型的生物碱——桑叶提取物加进食品中,却对我有稍微好一点的效果。这些都是我长期佩戴动态血糖仪总结出来后,再去见医生时聊到的。

第三次,医生给我换了DPP-4抑制剂,也就是列汀类。单独服用列汀的第一天,效果惊艳到我和徒弟医生都很惊讶,吃了100克熟米饭,没有运动,餐2血糖竟然不到7。那么依照列汀类的药物逻辑,我肠促胰岛素分泌不足是肯定的。

沿着这个思路,从用药到饮食我展开了全新的围绕肠道健康的个性化探索,希望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事实上,糖尿病的药物分为很多种类,对应的代谢逻辑各不相同。

遇到的糖友多了,也更明确同一种药物面对不同的2型糖友,效果千差万别,所以还是建议如果你正在服用的药物效果不佳,好好咨询一下医生,记录好自己吃完饭后的血糖,来判断是否应该换药。

就比如我用的阿卡波糖,在动态血糖仪上看,吃完之后我的餐2血糖餐三几乎是平缓的直线不下来。如果叠加了二甲双胍和运动,采用指尖血会显示我餐2血糖正常,餐三我就不太会去测量。这就很难判断我是否存在餐三反升,以及餐2到餐3血糖不太正常的“直线横盘”情况。

案例②:盲从乱治带来的只能是并发症——一个糖尿病家族史患者的忠告

我妈糖尿病,空腹20,不好好降血糖,信什么破气功中医。结果短短五年时间就得了几乎所有并发症,烂脚,眼睛瞎,肺结核,肾病。最后死于肺结核带来的全身感染。我爹同样是糖尿病,自律的很,每天五点起来游泳,认真吃药按时体检,现在已经快30年了,糖化6.5,没有任何并发症。我26岁血糖升高,10年之后确诊糖尿病,和我爹一样我同样很自律,目前糖化5.8,没什么问题。

说一下我的饮食习惯吧。首先带白砂糖的东西肯定不吃,甜的饮料肯定不喝,任何东西入口之前我都会看一下成分,只要有糖肯定是不入口的。其次控主食,我一天的饮食是这样的,早餐牛奶面包鸡蛋正常吃,但是量不大,一片面包一个鸡蛋,午餐吃半两米饭,你没看错就是半两,也就两口的量,菜正常吃,下午饿了吃两片饼干。晚饭喝点啤酒,吃点菜,有时候吃个简单的面。我爱吃水果,所以平时水果基本不忌口,西瓜一次能吃小半个,问题也不大。

吃药是二甲,恩格和利格,我还吃降血脂的两种药,没有上胰岛素。平时很少测血糖,因为我这么吃饭,血糖一般都不会高,定期去医院测个糖化,最近一次的数值不到6.0,得到了医生的夸奖。顺便说一句我的身高体重是176cm,125斤。

三,糖尿病药物九大类的优缺点,看看那种适合你?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降糖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显着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2、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降糖药与胰岛β细胞上的磺酰脲受体结合,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胰岛中至少存在30%正常β细胞是其产生作用的必要条件

临床常用的有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美脲(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糖适平)更适合

3、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通过与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关闭β细胞膜中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使钙的流入增加。此过程诱导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突出优点是可以模拟餐时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4、a-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在肠道中抑制α-糖苷酶(参与双糖、寡糖和多糖的降解)的活性,还可延缓碳水化合物来源的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通过这种途径,延缓并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非常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患者,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唐平),用法为进餐时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

优点:降糖效果肯定,主要在肠道局部作用,仅2%吸收入血,肝肾等全身副作用少,不增加体重或能减轻体重,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于老年糖尿病人和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

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有IGT(糖耐量异常,指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处于7.8~11.0mmol/L)治疗适应症的降糖药

缺点:由于本类药物阻碍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分解和吸收,使之滞留时间延长,因而导致细菌酵解产气增加。部分患者初用时有腹胀、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反应。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

注意与其它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使用葡萄糖纠正,进食淀粉类食物无效

5、胰岛素增敏剂

PPARγ激动剂(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存在于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如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PPARγ激活后可通过多个途径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的抵抗,作用的发挥需要胰岛素的存在

本类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和吡格列酮(艾可拓)

优点: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发挥降糖作用。这类药物适用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有代谢综合征,可与双胍类、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

缺点:增加心衰风险,心功能3级以上禁用。65岁以上老年患者慎用本品

起效较慢,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及体重稍增,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吡格列酮

6、GLP-1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岛素分泌激素GLP-1,以葡萄糖依赖方式作用于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食欲与摄食;延缓胃排空等。

GLP-1在体内可迅速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而失去活性,限制其临床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GLP-1的类似物,与GLP-1受体结合并激活该受体,具有与G1P-1类似的抗高血糖作用。目前我国上市的有艾塞那肽(百泌达)、利拉鲁肽(诺和力)。

优点:除了能够显着降低血糖,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β细胞功能,显示出了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能,这种集多种药理作用于一身的特点是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具有符合生理需求的葡萄糖浓度依赖的降糖机制,因而低血糖风险很低

缺点:半衰期短。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价格昂贵,需注射用药,不推荐该药作为一线用药。对于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不可以替代胰岛素。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7、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DPP-4):GLP-1可迅速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而失去活性。DPP-4抑制剂:可降低肠促胰岛激素(如,GLP-1)的失活速率,增高其血液浓度,从而以葡萄糖依赖性的方式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浓度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有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维格列汀(佳维乐)等等

优点:增加内源性GLP-1水平,同时改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障碍,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低血糖风险小、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反应,安全性及耐受性高等优点。

口服给药,只需每天一次用药,患者依从性好

缺点:DPP-4是一种多效酶,其抑制剂还可能延长生长素释放激素、神经肽Y和P物质等激素的作用,可能产生神经源性炎症、血压升高、促发免疫反应等不良反应。价格较贵,在我国暂未进入医保

8、SGLT-2抑制剂

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肾脏每天要过滤160-180g葡萄糖,几乎所有这些葡萄糖被重吸收后重新回到血液循环中。SGLT-2是参与这一过程的主要转运蛋白,是一个新型的糖尿病治疗靶点

SGLT-2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SGLT-2活性,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出,从而降低血糖。目前国外上市的有达格列净

优点:SGLT-2抑制剂极少发生低血糖,并对改善体重和血压有益处。口服片剂,一天一次,依从性好

缺点:可能与鼻咽炎、真菌感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关,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9、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速效: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
短效:正规胰岛素;
中效:珠蛋白锌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诺和灵R:为短效胰岛素制剂,可以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合并使用。
诺和灵N: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NPH),为中效胰岛素制剂。
诺和灵30R:为双效胰岛素制剂,含有30%可溶性中性胰岛素和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

优点: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是迄今为止控制血糖最强有力的武器,对肝肾无不良影响,所有不适合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人(如1型糖尿病、孕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等)均可改用胰岛素治疗。早期使用胰岛素还可有助于保护和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

缺点: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可致体重增加,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皮肤过敏或脂肪萎缩,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不便,胰岛素类似物的价格较高。

四,国外有没有什么效果比较好的治疗药物

其实现在有很多粉丝在和【医有我伴】沟通的时候,总是在寻找那种可以慢慢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实按照现在的医学手段,是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彻底治愈的,能够缓解或是控制住就很不错了。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想找到这一类的药物,这里【医有我伴】也是经过大批量客户验证,建议大家可以用一下日本的糖尿病类的药物,因为日本的医疗医药水平是全世界排名第一,他们的技术水平不服不行,很多人用国内的一些药物就是控制不住,或是用了不久就耐药了。但是日本的可以达到一种长久的效果,甚至可以让患者完全摆脱胰岛素。

其实很多对能摆脱胰岛素都是半信半疑,药物一般都会夸大宣传,但是根据【医有我伴】的经验,日本的这种药物还是有一定概率让你摆脱胰岛素的(但绝不是百分百)。【医有我伴】也是抱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来说的,毕竟糖尿病患者没有太多的选择,能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已经很不容易了。【医有我伴】专注于国际医药十年,有任何需求或是需要或是问题都可以后台揍我。

五,如何选择适合的药物

选择适合的糖尿病药物,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由医生来决定。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 病情严重程度:根据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医生会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选择适合的药物。
  2. 个人体质和耐受性:不同药物的副作用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来选择药物。
  3. 其他健康状况:如果患者还有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肾病等,医生会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对这些疾病影响较小的药物。
  4. 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药物的使用方便性和经济负担也是考虑因素,医生会综合这些因素,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给个关注并赞一下,【医有我伴】将长期分享优质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orldmed.top/blog/%e7%b3%96%e5%b0%bf%e7%97%85%e7%94%a8%e8%8d%af%e7%9a%84%e4%bc%98%e7%bc%ba%e7%82%b9%e6%b1%87%e6%80%bb%ef%bc%8c%e4%b8%80%e5%ae%9a%e8%a6%81%e9%80%89%e6%8b%a9%e9%80%82%e5%90%88%e8%87%aa%e5%b7%b1%e7%9a%84/,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